🧬 吡咯并喹啉醌 (PQQ) 的双盲人体临床试验效益与风险综合评估报告
本报告旨在基于最严格的科学证据——即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人体临床试验——对 PQQ 的效益与风险进行系统性、深入的剖析。
一、 PQQ 的简介
核心概要
吡咯并喹啉醌(PQQ)是一种外源性的、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化合物,哺乳动物自身无法合成,需从饮食中获取。其在动物模型中表现出的“类维生素”特性,即饮食缺乏会导致特定功能障碍,补充后可恢复,是其作为膳食补充剂研究的起点。
定义、发现与化学本质
首先,我将明确吡咯并喹啉醌(PQQ)的身份。它是一种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首次于细菌中被识别出的氧化还原辅酶 1。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打破了当时认为细菌脱氢酶的辅酶仅限于烟酰胺和黄素的传统认知 1。
从化学结构上看,PQQ 是一种水溶性、热稳定的邻醌(o-quinone),化学式为 C₁₄H₆N₂O₈,其系统命名为 # 4,5-Dihydro-4,5-dioxo-1H-pyrrolo[2,3-f]quinoline-2,7,9-tricarboxylic Acid
。由于其水溶性有限,商业上和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是其溶解度更高的二钠盐形式(PQQ disodium salt)23。
生物来源与“类维生素”地位的探讨
一个核心事实是,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哺乳动物无法从头合成 PQQ 4。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通过外部途径获取它,主要来源是饮食摄入,其次可能来自肠道菌群的少量合成,尽管后者在人类中的贡献尚不明确 4。
PQQ 天然存在于多种我们熟悉的食物中,例如发酵大豆(纳豆)、欧芹、青椒、猕猴桃、茶叶以及人类的母乳 1。然而,必须强调的是,这些食物中的 PQQ 含量极低,通常处于纳克/克(
ng/g)的水平。据估算,普通人的日常饮食摄入量大约在 0.1 至 1 毫克之间 1。
这引出了关于 PQQ 地位的关键讨论——“类维生素”的争议。动物研究清晰地表明,当饮食中完全剔除 PQQ 后,实验动物会出现生长迟缓、繁殖能力下降及免疫功能受损等一系列问题。而一旦在饮食中重新添加 PQQ,这些缺陷便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得到恢复 1。这种“缺乏导致功能障碍,补充后可恢复”的模式,是定义一种物质为维生素的核心标准。
尽管如此,我必须严谨地指出,PQQ 目前并未被任何权威机构正式承认为人类的必需维生素 1。将其称为“类维生素”或“潜在的新维生素”,是对其重要生物功能的一种认可,同时也反映了科学界对其在人类营养中“必需性”和“每日推荐摄入量(RDA)”尚未达成共识的审慎态度。正是这种外源性依赖和潜在的生理必需性,为 PQQ 作为膳食补充剂的开发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二、 生物化学背景:PQQ 的潜在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深度解析
PQQ 的核心生物学效应源于其两大机制:其一,作为高效的氧化还原循环体,提供强大的抗氧化保护;其二,作为细胞信号分子,激活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关键通路(PGC−1α),从而增加细胞的“能量工厂”。这两个机制共同解释了其在改善高耗能器官(如大脑)功能方面的潜力。
要理解 PQQ 在人体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效果,我们必须首先深入其生物化学作用的底层逻辑。在我看来,PQQ 的功能可以归结为两个相互关联的核心机制。
核心机制 1:强大的氧化还原循环能力
PQQ 最根本的特性是其作为一种高效氧化还原辅基的能力。它可以在细胞内不断地进行氧化和还原反应,在氧化态(PQQ)和还原态(PQQH2)之间循环,这个过程非常高效 1。研究表明,皮摩尔(
10−12 摩尔)级别的 PQQ 就足以催化产生微摩尔(10−6 摩尔)级别的产物,且其自身结构稳定,不易被消耗或永久失活 1。
这种卓越的循环能力赋予了 PQQ 强大的抗氧化潜力,其效率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我们熟知的维生素 C 56。它不仅能直接中和有害的自由基,保护线粒体等细胞结构免受氧化损伤 7,还能间接参与再生其他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如谷胱甘肽 8。此外,PQQ 还能与蛋白质中的赖氨酸残基反应,参与胶原蛋白等结构蛋白的交联,这提示了它在组织结构维护中也可能扮演一定角色 4。
核心机制 2:线粒体生物合成的激活剂
这是 PQQ 近年来最受瞩目的作用机制,也是解释其诸多宣称益处(尤其是认知和能量相关益处)的关键。PQQ 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盾牌”(抗氧化剂),更是一个主动的“信号兵”,能够启动细胞内新线粒体的生成过程,即线粒体生物合成(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这个过程的分子通路在我看来相当清晰,并已得到多项研究的支持。其作用链条如下:
-
提升 NAD+ 水平:PQQ 可能通过调节乳酸脱氢酶等酶的活性,促进 NADH 氧化为 NAD+,从而提升细胞内的 NAD+ 水平 1。NAD+ 是细胞能量代谢和信号传导中的核心分子。
-
激活 Sirtuins:细胞内 NAD+ 水平的升高,会直接激活其依赖的蛋白家族——Sirtuins(特别是 SIRT1 和 SIRT3)1。Sirtuins 是一类关键的代谢和衰老调节因子。
-
上调 PGC−1α:被激活的 Sirtuins 会进而去乙酰化并激活其关键下游靶点——PGC−1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9。PGC−1α 被公认为线粒体生物合成的“主开关”。
-
启动下游基因:作为主开关,PGC−1α 的激活会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启动一系列下游转录因子的表达,包括NRF−1、NRF−2(核呼吸因子1和2)以及TFAM(线粒体转录因子A)110。
-
生成新线粒体:NRF−1、NRF−2 和 TFAM 协同作用,调控线粒体 DNA 的复制和线粒体蛋白的合成,最终导致新的、功能完备的线粒体被制造出来 10。
体外细胞实验已经为这一通路提供了直接证据。研究显示,用 PQQ 处理细胞后,细胞内的线粒体数量、线粒体 DNA 含量、细胞总耗氧量以及关键的线粒体酶(如柠檬酸合酶)的活性均出现显著增加 10。
将这两个机制结合起来看,我们便能构建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PQQ 通过其抗氧化能力保护现有线粒体免受损伤,同时通过激活 PGC−1α 信号通路促进新线粒体的生成。这一“保旧促新”的双重作用,共同提升了细胞的整体能量代谢水平和对抗氧化应激的能力。这个框架为我们接下来审视其在人体——特别是大脑这个高耗能器官——中的临床试验结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 已评估的益处:双盲人体临床试验数据的严格审视
核心发现
PQQ 对认知功能的益处是其最可靠的科学证据。高质量临床试验证实,它能以一种年龄依赖性的方式改善认知:在中老年人中,它主要改善记忆功能;而在年轻人中,则更多地提升大脑处理速度和灵活性。此外,与辅酶 Q10 联用时,效果可能更佳。
本章节是这份评估报告的绝对核心。为了确保结论的科学严谨性,我将严格遵循证据金字塔的顶层标准,将分析范围仅限于双盲、安慰剂对照(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DBPC)的人体临床试验。这是评估一种干预措施有效性的黄金标准。来自其他类型研究(如开放标签试验、动物实验)的证据,我将在第四节作为“证据差距”进行讨论。
主要评估领域:认知功能
PQQ 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是其研究最为集中、证据质量最高的领域。现有 DBPC 试验揭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与年龄相关的效应模式。
对中老年人群的影响 (41-65岁及以上)
多项设计严谨的 DBPC 研究表明,PQQ 能够对中老年人群的特定认知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一项由 Ikemoto 等人于 2023 年发表的关键研究,对 41-65 岁的健康成年人进行了为期 12 周的干预。结果显示,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相比,每日补充 20 mg PQQ 的受试者在复合记忆(Composite Memory,综合视觉与语言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记忆(Verbal Memory)两项指标上取得了统计学上显著的改善 2。
这一发现与其他研究结果相呼应。例如,早前的研究也观察到 PQQ 能够改善中老年人的注意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短期记忆 3。这些证据共同指向一个结论:PQQ 可能有助于延缓或改善与年龄相关的部分记忆功能衰退。
对年轻人群的影响 (20-40岁)
Ikemoto 等人的研究开创性地将年轻健康人群(20-40岁)也纳入了 DBPC 试验,并发现了与老年组截然不同的益处模式 2。
在年轻受试者中,补充 PQQ 后的主要改善并非体现在记忆力上,而是在大脑的执行功能方面。在补充 8 周后(比老年组见效更快),PQQ 组的认知灵活性(Cognitive Flexibility,即在不同任务规则间切换的能力)、处理速度(Processing Speed)和执行速度(Executive Speed)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 2。
这一发现极具启发性。它表明 PQQ 对大脑的作用并非简单的“一刀切”,而是可能根据大脑的基线状态和需求,产生差异化的影响。对于大脑通路本身具有较强可塑性的年轻人,PQQ 提供的能量支持更多地转化为处理效率的提升;而对于可能面临能量代谢下降和神经元功能衰退挑战的老年人,同样的能量支持则更多地用于巩固和提取现有的记忆网络。
与辅酶 Q10 (CoQ10) 的协同作用
线粒体功能的优化不仅涉及数量,还涉及质量。DBPC 试验数据表明,将 PQQ 与另一种关键的线粒体营养素——辅酶 Q10 (CoQ10)——联合使用时,可以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多项研究评估了每日 20 mg PQQ 与 300 mg CoQ10 联合使用的效果。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在改善认知功能(如单词回忆、短期记忆和注意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独使用 PQQ 或安慰剂的组别 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项研究的分层分析中,这种协同效应在那些基线记忆力得分较低的受试者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3。
这种协同作用在生物化学上是完全合理的。正如第二节所述,PQQ 主要通过激活 PGC−1α 通路来促进线粒体的数量增加(即“建新工厂”)。而 CoQ10 则是线粒体内部能量产生(电子传递链)的关键一环,负责提升每一个线粒体的工作效率(即“优化工厂生产线”)。两者结合,相当于既增加了“能量工厂”的数量,又提升了每个工厂的生产效率,从而在宏观上表现出更强的认知改善效果。
其他领域的初步证据
除了认知领域,PQQ 在其他方面的益处也开始出现一些初步的 DBPC 试验数据,但证据强度尚不及认知领域。例如,一项为期 12 周、每日补充 21.5 mg PQQ 的 DBPC 研究发现,PQQ 的补充与健康日本志愿者的下肢伸展肌力和握力的改善,以及身体机能测试(如步行测试)表现的增强有关 11。这提示 PQQ 在支持肌肉功能方面可能也具有潜力,这与其促进线粒体功能、为肌肉提供能量的机制相符,但该领域仍需更多大规模研究来证实。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 PQQ 在认知领域的证据,我整理了以下表格,汇总了关键的 DBPC 临床试验数据。
研究/来源 | 参与者 (人群特征与数量) | 干预措施 (PQQ剂量与时长) | 关键认知结果 | 主要发现与统计显著性 |
---|---|---|---|---|
Ikemoto et al., 2023 | 70名健康成人 (20-65岁),分为青年组(20-40)和老年组(41-65) | 20 mg/天 PQQ二钠盐 vs 安慰剂,持续12周 | 复合记忆、语言记忆、认知灵活性、处理/执行速度 | 老年组 (12周): 复合记忆 (p=0.011) 和语言记忆 (p=0.002) 显著改善。 青年组 (8周): 认知灵活性、处理速度和执行速度显著改善。 |
多项DBPC研究 (PQQ + CoQ10) | 健康中老年人 (例如 45-70岁) | 20 mg/天 PQQ + 300 mg/天 CoQ10 vs 安慰剂,持续12或24周 | 注意力、单词回忆、短期记忆 | 联合用药组在改善注意力和记忆力方面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尤其是在基线分数较低的人群中。 |
Itoh et al., 2016 | 65名健康成人 (50-70岁) | 20 mg/天 PQQ vs 安慰剂,持续12周 | 语言记忆 | PQQ 组在语言记忆方面显著优于安慰剂组 (p<0.05)。 |
Nakano et al., 2009 | 71名健康中老年人 (平均年龄58.6岁) | 20 mg/天 PQQ vs 安慰剂,持续12周 | 注意力、工作记忆 (Stroop测试) | PQQ 组在 Stroop 测试中的干扰改善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提示工作记忆和注意力改善。 |
四、 已评估的风险:审视安全性、证据差距与模糊性
风险的重新定义
对于 PQQ,其“坏处”或风险并非来自已知的生理毒性——它非常安全。真正的风险在于信息层面:许多广为流传的益处(如改善睡眠)缺乏高质量证据支持,其安全性与功效证据之间存在显著不匹配。这导致了消费者面临期望错位、信息不对称和财务投入与回报不符的风险。
在评估任何物质时,审视其“坏处”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系统性分析,我必须明确指出,PQQ 的“坏处”主要并非源于传统的生理毒性或副作用,而是体现在三个更微妙但对消费者而言同样重要的层面:其极高的安全性记录、关键健康声称背后的证据差距,以及其监管地位带来的模糊性。
层面一:卓越的生理安全性与耐受性
首先,从生理安全性的角度来看,PQQ 的记录非常出色。
-
人体临床试验证据:多项人体临床试验,包括那些采用常规剂量(如 20 mg/天)的研究,均未报告任何与 PQQ 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613。更具说服力的是,一项高剂量研究让受试者每日服用高达 100 mg 的 PQQ,并连续使用长达 24 周,结果依然未观察到任何显著的副作用或毒性反应 3。这表明 PQQ 具有极宽的安全窗口。
-
监管机构的认可:PQQ 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全球多个主要监管机构的背书。
为了清晰展示这一点,我整理了以下安全性数据表格。
研究年份 | 剂量与时长 | 报告的不良事件 | 结论 |
---|---|---|---|
Koikeda et al., 2017 | 100 mg/天,持续24周 | 未观察到与PQQ相关的显著不良反应,血液学、生物化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 PQQ具有极宽的安全窗口 |
Nakano et al., 2012 | 20 mg/天,持续8周 | 未报告显著不良反应 | 在8周内食用是安全的 |
Harris et al., 2013 | 20 mg/天,持续6周 | PQQ组与安慰剂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 | PQQ耐受性良好 |
层面二:证据差距与局限性(真正的“风险”所在)
PQQ 的高安全性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其真正的风险——即不同健康声称背后证据强度的巨大差异。
-
睡眠与情绪改善的证据薄弱:市场上经常宣传 PQQ 能够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疲劳和改善情绪(如降低焦虑和抑郁感)。然而,支持这些说法的关键证据主要来源于一项**开放标签试验(Open-label trial)**4。我必须强调,开放标签试验意味着研究者和受试者都知道正在服用的是 PQQ 而非安慰剂。这种设计无法排除强大的
安慰剂效应,因此其证据等级远低于我们前一章所依赖的 DBPC 试验。消费者如果基于这类弱证据而期望获得显著的睡眠或情绪改善,很可能会失望,这构成了期望落空的风险。
-
其他宣称多停留在临床前阶段:许多关于 PQQ 的其他健康益处,例如抗炎 6、改善糖尿病动物模型 6、甚至抗肿瘤 8 等,目前绝大多数证据都还停留在动物实验或体外细胞研究的层面。这些发现非常有价值,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但它们绝不等于在人体中也具有同样的效果。将临床前研究的结果直接作为对消费者的承诺,是一种科学上的不严谨,也是一种信息误导。
-
研究的独立性问题:在评估证据时,我们还必须考虑研究的资金来源。部分关键的、高质量的 PQQ 临床试验是由其主要生产商(如日本三菱瓦斯化学公司)资助或直接执行的 1617。虽然这并不必然意味着研究结果存在问题,但“发表偏倚”(Publication Bias)——即阳性结果更容易被发表,而阴性或无效结果则可能被雪藏——的可能性是任何严谨的科学评估都必须纳入考量的潜在风险。我们需要更多由独立第三方进行的研究来交叉验证这些发现。
-
个体吸收的显著差异:研究表明,PQQ 在人体内的吸收率和最终达到的血药浓度存在着非常大的个体差异,其变异系数(RSD)可高达 62% 3。这意味着,即便两个人服用完全相同的剂量,他们体内真正发挥作用的 PQQ 数量也可能相差甚远。这是导致补充效果“因人而异”的重要生物学基础,也是消费者需要了解的一个不确定性因素。
层面三:监管模糊性与消费者期望错位
最后,PQQ 的监管地位本身也可能带来风险。FDA 的 GRAS 认证是针对其作为“食品成分”的安全性,而非对其“功效”的批准 5。它被归类为膳食补充剂,在法律上不能声称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然而,市场上的宣传语言往往游走在“功能性”和“治疗性”的灰色地带,使用“益智”、“健脑”、“抗衰老”等强烈的暗示性词汇。这种监管地位与市场宣传之间的巨大鸿沟,构成了对消费者而言最大的风险:期望错位。消费者可能期望获得类似药品的、确切的治疗效果,而实际上他们购买的是一种具有特定、有限且非治疗性益处的食品成分。
综上所述,PQQ 的风险并非来自其物质本身,而是来自围绕它的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呈现方式。这是一种信息风险和决策风险。
五、 综合、结论与未来展望
本报告对 PQQ 的双盲人体试验证据进行了系统性评估,旨在提供一个平衡、客观的视角。综合来看,PQQ 是一种具有明确生物活性且安全性记录良好的化合物,但对其不同健康宣称的证据强度存在显著差异。
综合评估
在我看来,PQQ 的科学画像可以概括如下:它是一种安全的、外源性的营养物质,其核心生物学功能在于通过抗氧化和激活 PGC−1α 通路来支持和增强线粒体功能。这一机制在其最可靠的临床应用——改善认知功能——中得到了体现。高质量的 DBPC 人体临床试验证实,PQQ 能够以一种有趣的年龄依赖性模式,分别改善中老年人的记忆功能和年轻人的执行功能。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PQQ 的科学证据版图并非均匀。对其在认知领域之外的诸多宣称,如改善睡眠、情绪、抗炎等,目前的证据基础要薄弱得多,主要依赖于初步的、证据等级较低的研究,如开放标签试验或临床前研究。
结论
基于上述严谨的评估,我的核心结论如下:
-
作为一种针对特定认知领域的膳食补充剂,PQQ 具有合理的科学依据和卓越的安全保障。 对于寻求改善特定记忆功能(如语言记忆、复合记忆)的中老年人,或希望提升大脑处理速度和认知灵活性的年轻人,在设定合理期望的前提下,PQQ 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特别是与辅酶 Q10 联用时,可能获得更佳的协同效应。
-
消费者必须警惕将 PQQ 视为“万能神药”或“益智灵丹”的倾向。 PQQ 的“坏处”或风险,不在于其生理毒性,而在于科学证据的局限性与市场过度宣传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其最主要的风险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期望错位和无效的财务投入。
未来展望
为了让 PQQ 的科学画像更加完整和清晰,我建议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以下几个方向:
-
独立验证与长期研究:迫切需要更多由独立于制造商的学术机构或研究基金资助的大规模、长期的 DBPC 试验。这不仅能交叉验证现有的认知改善效果,排除潜在的发表偏倚,还能评估长期使用的效果和安全性。
-
从初步研究到黄金标准:对于目前仅有开放标签或动物实验证据支持的健康声称(特别是睡眠、情绪和抗疲劳),应尽快开展严格的 DBPC 人体试验进行验证。这是将一个“有潜力的宣称”转变为“有证据的益处”的必经之路。
-
个体化补充策略的探索:鉴于 PQQ 在人体内吸收的巨大个体差异,未来的研究应深入探索影响其吸收和代谢的因素(如基因型、肠道菌群等),并开发能够预测个体反应的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实现更精准的个性化补充策略奠定基础。
-
协同作用的机制深挖:系统性地设计临床试验,以阐明 PQQ 与辅酶 Q10 及其他潜在协同营养素(如 GABA、B族维生素等 18)联合使用时的确切机制、最佳剂量配比和适用人群。
PQQ 的利弊总结:基于双盲人体试验的证据
✅ 好处 (经临床验证的益处)
-
改善老年人群的记忆功能:在 41-65 岁人群中,每日补充 20 mg PQQ 持续 12 周,可显著改善复合记忆与语言记忆 2。
-
提升年轻人群的执行功能:在 20-40 岁人群中,补充 8 周后即可显著提升认知灵活性、处理速度和执行速度,效果比老年组更快显现 2。
-
与 CoQ10 协同增强认知:与辅酶 Q10 (CoQ10) 联合使用时,可比单独使用 PQQ 更有效地改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尤其对基线认知水平较低者效果更佳 3。
-
初步证据显示可改善身体机能:有限的 DBPC 试验证据表明,PQQ 可能有助于改善健康成年人的部分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指标(如步行能力)11。
❌ 坏处 (副作用、局限性与风险)
-
生理副作用极低:在所有已发表的人体临床试验中,包括每日高达 100 mg 的高剂量长期研究,均未报告与 PQQ 相关的显著不良反应或毒性。其安全性得到了美国 FDA (GRAS) 和欧盟 EFSA 的广泛认可 3。
-
核心风险:证据强度不均:许多广为流传的益处(如改善睡眠、情绪、抗疲劳)主要基于证据等级较低的开放标签试验,缺乏高质量 DBPC 试验证实,极易受到安慰剂效应的影响,不应作为购买的主要依据 6。
-
风险:市场宣传与科学证据脱节:市场营销常将其宣传为全面的“益智神药”或“抗衰老因子”,而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仅支持其在特定认知领域的适度改善。这是消费者最主要的风险——期望错位。
-
局限性:个体吸收差异大:人体对 PQQ 的吸收率和血药浓度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导致相同剂量的效果可能因人而异,无法保证对每个人都有效 3。
结论与建议
结论:PQQ 是一种安全性高、具有特定认知益处的膳食补充剂。它并非“智力灵药”,而是一种有潜力通过支持线粒体功能来优化大脑能量代谢的工具。其价值在于精准应用,而非盲目跟风。
建议:
-
目标明确者:对于希望改善特定认知功能(老年人记忆力、年轻人处理速度)的个体,可在充分了解其证据局限性的前提下考虑使用。建议选择采用已通过 GRAS 认证原料的信誉品牌,并考虑与 CoQ10 联合补充。
-
广大消费者:应保持审慎和批判性思维,将期望值设定在与高质量科学证据相符的水平上。切勿因“改善睡眠”等弱证据支持的宣称而做出购买决策。
-
最佳实践:在开始任何新的补充剂方案前,特别是已有基础疾病或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人群,应咨询医生或注册营养师等医疗专业人士的意见。
引用的著作
Footnotes
-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8533503/ ↩ ↩2 ↩3 ↩4 ↩5 ↩6 ↩7
-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html/2023/fo/d2fo01515c ↩ ↩2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68563558_Pyrroloquinoline_quinone_disodium_salt_improves_brain_function_in_both_younger_and_older_adults ↩ ↩2
-
https://www.timeline.com/blog/pqq-benefits-for-health-exploring-the-available-evidence ↩
-
https://www.webmd.com/vitamins-and-supplements/what-to-know-about-pqq-supplements ↩ ↩2 ↩3 ↩4 ↩5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Clinical-studies-on-the-effects-of-PQQ-on-cognition_tbl1_380001761 ↩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77885819_Efficacy_and_safety_of_a_novel_dietary_pyrroloquinoline_quinone_disodium_salt_on_muscle_strength_and_physical_function_in_healthy_volunteers_A_randomized_double-blind_placebo-controlled_study ↩ ↩2
-
http://medical.med.tokushima-u.ac.jp/jmi/vol71/pdf/71-1,2p23.pdf ↩ ↩2 ↩3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Effects-of-PQQ-supplementation-on-sleep-PSQI-J-scores_tbl3_281323256 ↩ ↩2
-
https://www.nmn.com/news/antioxidant-pqq-enhances-brain-function-in-younger-and-older-adults-latest-human-trial ↩ ↩2
-
https://researchfeatures.com/pqq-boosts-brain-function-older-younger-generations/ ↩ ↩2
-
https://clinicaltrials.gov/study/NCT06748989?term=AREA%5BInterventionSearch%5D(%22Caffeine%22%20%22dietary%20supplements%22)&rank=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