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 (Iron)
特性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也是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它在氧气运输、能量代谢和多种生理功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对铁的调节机制极其精密,因为铁既是必需的,过量时又是有害的。
- 存在形式:人体内铁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
- 功能性铁(70%):血红蛋白(65%)、肌红蛋白(4%)、酶系统(1%)
- 储存铁(30%):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主要在肝脏、脾脏、骨髓
- 膳食来源的两种形式:
- 血红素铁(Heme Iron):来自动物性食品,生物利用度高(15-35%)
- 非血红素铁(Non-heme Iron):来自植物性食品,生物利用度较低(2-20%)
- 调节机制:
- 铁调素(Hepcidin):主要的铁调节激素,控制铁吸收和释放
- 转铁蛋白受体:细胞表面的铁转运蛋白
- 铁反应元件/铁调节蛋白系统:翻译后调节机制
- 氧化还原性质:Fe²⁺(亚铁)和 Fe³⁺(三价铁)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 催化特性:参与多种酶反应,包括电子传递和氧化还原反应
相关影响
氧气运输系统:
- 血红蛋白功能:
- 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含有 4 个铁原子
- 每个铁原子可结合一个氧分子
- 从肺部携带氧气到全身组织
- 维持正常的氧合血红蛋白水平(95-100%)
- 肌红蛋白功能:
- 肌肉组织中的氧储存蛋白
- 提供肌肉收缩时的氧气需求
- 特别重要在心肌和骨骼肌中
- 氧气解离曲线:铁的状态影响氧气的结合和释放
细胞能量代谢:
- 电子传递链:
- 复合体 I、II、III 中的铁硫簇
- 细胞色素 c 中的血红素铁
- ATP 合成的关键组成部分
- 柠檬酸循环:
- 琥珀酸脱氢酶含有铁硫簇
- 乌头酸酶含有铁硫簇
- 脂肪酸代谢:
- 脂肪酸去饱和酶需要铁参与
- β 氧化过程中的酶系统
- 细胞呼吸:线粒体呼吸链的正常功能
神经系统功能:
- 神经递质合成:
- 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胺合成的限速酶
- 色氨酸羟化酶:血清素合成的关键酶
- 去甲肾上腺素合成
- 髓鞘形成:
- 胆固醇合成需要铁参与
- 髓鞘脂质的合成和维护
- 大脑发育:
- 神经细胞增殖和分化
- 突触形成和功能
- 认知功能:
- 学习和记忆能力
- 注意力和专注力
- 执行功能
免疫系统支持:
- 免疫细胞功能:
- T 细胞和 B 细胞的增殖
- 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
- 中性粒细胞的氧化爆发
- 抗感染机制:
- 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
- 免疫球蛋白合成
- 细胞免疫:
- 细胞毒性 T 细胞功能
-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DNA 合成与细胞分裂:
-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DNA 合成的限速酶
- DNA 修复酶:维持基因组稳定性
- 细胞周期调节:影响细胞分裂过程
- 蛋白质合成:参与 tRNA 修饰
胶原蛋白合成:
- 脯氨酰 4-羟化酶:胶原蛋白成熟的关键酶
- 赖氨酰羟化酶:胶原蛋白交联
- 伤口愈合:皮肤和血管修复
- 骨骼健康:骨胶原的形成
缺乏影响
血液系统异常:
- 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之一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血球体积小,血红蛋白含量低
- 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女性<12g/dL,男性<13g/dL
- 血清铁蛋白降低:<15μg/L 提示铁储存耗竭
- 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6%提示铁缺乏
- 临床症状:
- 疲劳乏力、头晕头痛
- 面色苍白、指甲苍白
- 心悸、气促、活动耐力下降
- 寒冷不耐受
认知和神经功能影响:
- 儿童发育:
- 认知发育迟缓,IQ 分数降低
- 学习能力和记忆力下降
- 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风险增加
- 语言发育延迟
- 成人认知功能:
- 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 记忆力减退
- 情绪不稳定、易怒、抑郁
- 工作和学习表现下降
免疫功能受损:
- 感染易感性增加:
- 呼吸道感染风险增加
- 胃肠道感染易感性
- 皮肤感染和伤口愈合延迟
- 免疫反应异常:
- 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 抗体产生减少
- 疫苗反应性降低
体温调节异常:
- 寒冷不耐受:甲状腺激素合成受影响
- 体温调节能力下降:代谢率降低
- 末梢循环不良:手脚冰冷
生长发育影响:
- 儿童生长迟缓:身高和体重增长缓慢
- 青春期延迟:性发育受影响
- 运动能力下降:肌肉力量和耐力减弱
特殊症状:
- 异食癖:渴望食用冰块、淀粉、泥土等非食物物质
- 不宁腿综合征:夜间腿部不适和活动冲动
- 勺状指甲:指甲变薄、凹陷、易断
- 口角炎和舌炎:口腔黏膜变化
高危人群:
- 婴幼儿和青少年:快速生长期铁需求增加
- 月经期女性:月经失血导致铁丢失
-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铁需求量大幅增加
- 素食者:主要摄入生物利用度较低的非血红素铁
- 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吸收能力下降
- 慢性疾病患者:慢性失血、炎症状态
自然补充
血红素铁来源(高生物利用度 15-35%):
红肉类:
- 牛肝:每 100g 含 18-30mg,是最丰富的铁源
- 牛肉:瘦牛肉每 100g 含 2.6mg
- 羊肉:每 100g 含 1.9mg
- 猪肉:瘦猪肉每 100g 含 1.5mg
禽类:
- 鸡肝:每 100g 含 11mg
- 鸭肉:每 100g 含 2.7mg
- 鸡肉:去皮鸡胸肉每 100g 含 0.9mg
海产品:
- 牡蛎:每 100g 含 7.1mg
- 蛤蜊:每 100g 含 3.0mg
- 金枪鱼:每 100g 含 1.3mg
- 鲑鱼:每 100g 含 0.8mg
其他动物性食品:
- 血制品:猪血、鸭血每 100g 含 8-15mg
- 肾脏:猪肾每 100g 含 5.4mg
非血红素铁来源(生物利用度 2-20%):
豆类和坚果:
- 白芸豆:每 100g 含 10.4mg
- 扁豆:每 100g 含 7.6mg
- 腰果:每 100g 含 6.7mg
- 南瓜籽:每 100g 含 8.8mg
- 芝麻:每 100g 含 14.6mg
绿叶蔬菜:
- 菠菜:每 100g 含 2.7mg
- 瑞士甜菜:每 100g 含 1.8mg
- 羽衣甘蓝:每 100g 含 1.5mg
全谷物:
- 强化早餐谷物:通常含 4-18mg/份
- 燕麦:每 100g 含 4.7mg
- 藜麦:每 100g 含 4.6mg
干果:
- 杏干:每 100g 含 6.3mg
- 葡萄干:每 100g 含 1.9mg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促进吸收:
- 维生素 C(抗坏血酸):将 Fe³⁺ 还原为易吸收的 Fe²⁺
- 柑橘类水果、草莓、西红柿、辣椒
- 建议铁与维生素 C 同时摄入
- 动物蛋白:肉类、鱼类、禽类中的”肉类因子”
- 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
- 血红素铁:本身吸收率高,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抑制吸收:
- 植酸:全谷物、豆类、坚果中的植酸
- 多酚化合物:茶、咖啡、红酒中的单宁
- 钙:高钙食物和补充剂
- 蛋白质抑制剂:鸡蛋白、大豆蛋白
- 纤维:过多的膳食纤维
- 锌补充剂:高剂量锌与铁竞争吸收
烹饪技巧提高铁吸收:
- 铁锅烹饪:可增加食物中的铁含量
- 发酵和发芽:降低植酸含量
- 维生素 C 搭配:餐后立即食用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
- 避免同时摄入:茶、咖啡与富铁食物间隔 1-2 小时
补充建议:
- 推荐摄入量:
- 成年男性:8mg/日
- 绝经前女性:18mg/日
- 绝经后女性:8mg/日
- 孕妇:27mg/日
- 哺乳期:9mg/日
- 补充剂选择:
- 硫酸亚铁:最常见,元素铁含量 20%
- 富马酸亚铁:胃肠道耐受性更好
- 琥珀酸亚铁:生物利用度高
- 血红素铁补充剂:生物利用度最高但价格较贵
- 最佳服用时间:空腹服用吸收最好,但可能引起胃部不适
- 注意事项:
- 与维生素 C 同服提高吸收
- 避免与茶、咖啡、奶制品同时服用
- 儿童铁中毒风险高,需严格控制剂量
重要提醒:
- 铁过量也有害,可导致氧化损伤和器官损害
- 血色病患者需要限制铁摄入
- 定期监测血铁水平,特别是长期补充者
- 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较少出现铁缺乏
- 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需要治疗原发疾病
参考资料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 铁专业资料: 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Iron-HealthProfessional/
- Anaemia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anaemia
- Anaemia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anaem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