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胺素 (维生素 B1)

特性

硫胺素,又称维生素 B1,是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是能量代谢的关键辅酶。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 B 族维生素,它在神经系统功能和能量产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分子结构:由嘧啶环和噻唑环通过亚甲基桥连接
  • 水溶性特点:不能在体内大量储存,需要每日补充
  • 热敏感性:高温烹饪和碱性环境易被破坏
  • 磷酸化形式:体内主要以硫胺素焦磷酸(TPP)形式发挥作用
  • 快速消耗:在高能需求状态下消耗增加

生物化学形式

  • 硫胺素焦磷酸(TPP):主要活性形式,约占体内硫胺素的 80%
  • 硫胺素三磷酸(TTP):主要存在于神经组织
  • 游离硫胺素:血液和尿液中的主要形式

相关影响

能量代谢核心功能

  •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丙酮酸转化为乙酰 CoA 的关键步骤
  •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参与柠檬酸循环,ATP 产生的重要环节
  • 转酮醇酶: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产生 NADPH 和核糖
  • 支链氨基酸脱氢酶:参与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代谢

神经系统维护

  • 神经传导:维持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和兴奋性
  • 神经递质合成:参与乙酰胆碱和 GABA 的合成
  • 髓鞘维护:支持神经纤维髓鞘的完整性
  • 神经保护:抗氧化作用,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

心血管功能支持

  • 心肌收缩:为心肌细胞提供充足的 ATP
  • 血管功能:维持血管内皮细胞正常功能
  • 心律调节:参与心脏传导系统的能量供应
  • 血压调节:影响血管平滑肌收缩

消化系统功能

  • 胃肠蠕动:支持胃肠道平滑肌的正常收缩
  • 消化液分泌:维持胃酸和胰液的正常分泌
  • 肠道吸收: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 食欲调节:影响下丘脑的食欲中枢

缺乏影响

早期缺乏症状

  • 食欲减退: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
  • 疲劳乏力:能量代谢受阻导致的全身无力
  • 易怒焦虑:神经系统功能受影响
  • 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

脚气病(Beriberi)

  • 干性脚气病(神经型)

    • 周围神经炎:手脚麻木、刺痛、肌肉萎缩
    • 步态异常:行走困难,足下垂
    • 反射消失: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 肌肉无力:进行性肌无力,严重时瘫痪
  • 湿性脚气病(心血管型)

    • 高输出量心衰: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加
    • 水肿:从下肢开始的全身水肿
    • 呼吸困难:活动后气促,严重时端坐呼吸
    • 心脏扩大:超声检查显示心腔扩大

韦尼克脑病(Wernicke Encephalopathy)

  • 眼球运动异常:眼球震颤、复视、眼肌麻痹
  • 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平衡障碍
  • 意识障碍:嗜睡、昏迷、认知功能下降
  • 可逆性:早期治疗可完全恢复

柯尔萨科夫综合征

  • 记忆障碍:近期记忆严重受损
  • 虚构症:用虚假信息填补记忆空白
  • 定向障碍:时间和地点定向困难
  • 永久性损害:通常不可逆转

自然补充

优质食物来源(按含量排序):

  • 营养酵母:最丰富的来源(10-15mg/100g)
  • 葵花籽:去壳生葵花籽(1.5-2.0mg/100g)
  • 芝麻:白芝麻、黑芝麻(0.8-1.2mg/100g)
  • 松子:生松子(0.9-1.1mg/100g)

全谷物类

  • 糙米:未精制的糙米(0.4-0.6mg/100g)
  • 全麦面粉:全麦制品(0.3-0.5mg/100g)
  • 燕麦:燕麦片、燕麦米(0.4-0.7mg/100g)
  • 小米:小米粥、小米饭(0.3-0.4mg/100g)

豆类及制品

  • 绿豆:绿豆汤、绿豆糕(0.3-0.5mg/100g)
  • 黑豆:黑豆、黑豆浆(0.4-0.6mg/100g)
  • 豌豆:新鲜豌豆、干豌豆(0.3-0.9mg/100g)
  • 扁豆:红扁豆、绿扁豆(0.5-0.8mg/100g)

肉类

  • 猪肉:特别是猪里脊肉(0.8-1.2mg/100g)
  • 内脏:猪肝、牛肝(0.3-0.5mg/100g)
  • 火腿:瘦火腿(0.4-0.8mg/100g)
  • 鱼类:金枪鱼、三文鱼(0.2-0.4mg/100g)

影响吸收的因素

  • 促进吸收:适量蛋白质、维生素 C
  • 抑制吸收:茶、咖啡中的丹宁酸、生鱼类中的硫胺素酶
  • 烹饪损失:高温、长时间水煮、碱性环境
  • 酒精影响:慢性酒精摄入严重影响硫胺素吸收和利用

补充建议

  • 推荐摄入量:成年男性 1.2mg/日,女性 1.1mg/日
  • 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运动员需求量增加
  • 补充剂形式:硫胺素盐酸盐最常见,脂肪醌硫胺素生物利用度更高
  • 安全性:水溶性维生素,过量摄入风险低

参考资料